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“大保定”的发展依据与“4+2+3”发展构想………………孟祥林(120)

作者: 时间:2016-04-01 点击数:

【保定研究】

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“大保定”的发展依据与“4+2+3”发展构想

孟祥林

(华北电力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,河北 保定 071003)

摘 要:保定由于有利的区位条件,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长时间以来成为热点议题。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争得更多的发展机会,保定也在从行政区划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着手积极准备。2015年上半年保定的行政区划作了调整,市区由原先的“三区”调整为“五区”,保定长期存在的“小马拉大车”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缓解,但是从“小马”变成“大马”“强马”的过程中保定还需要不断调整行政区划内部及与周边城市的关系。发展“大保定”需要构建“4+2+3”的城市体系:“4”即四条东西向的城市链,“2”即构建“京津保”和“津沧保”两个三角形,“3”即以保定为中心形成Cj、Cz、Cy等三个城市环,依托重要交通线在“大保定”范围内形成“K”字形城市体系构架,并进而形成“≠”形和“○”形城市体系。将“大保定”的“五区”逐渐发展为包括白洋淀在内的“六区”,构建以“大保定”为核心的城市圈。

关键词:京津冀协同发展;“大保定”;“小马拉大车”;“K”字形城市体系;城市链

中图分类号:F127 文献标志码:A 文章编号:1674-2494(2016)02-0120-08

作者简介:孟祥林(1969-),男,河北保定人,教授,经济学博士,硕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、区域经济学、人力资源管理。

孟祥林.pdf

地址: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东路3027号 邮编:071000 E-Mail:bdu@bdu.edu.cn Copyright ◎ 2014 保定学院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